2025年8月15日,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召开“讲好美丽上海建设故事”专题新闻发布会,聚焦生态日主题,发布一系列创新举措,彰显上海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与成效。发布会由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柏国强主持,多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,回应社会关切。
惠企政策升级,营商环境再优化
为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,上海推出三项核心举措:一是环评审批“四减”,对46类项目豁免环评,材料压减至4项,审批时间缩短50%;二是免罚政策,今年已实施“轻微违法不罚”“首违不罚”145件,免罚金额超1081万元;三是土壤与固废管理创新,建立“环境修复+开发建设”联动机制,解决污染地块再开发周期长问题。
海洋垃圾治理,打造“三链融合”新模式
上海发布《海洋垃圾清理“沪海行动”方案(2025-2027)》,沿海各区同步出台细则,聚焦岸线清洁。更创新推出“循环链、价值链、产业链”三链融合体系,通过“沪海联盟”整合打捞、认证、处理、资源化全流程资源。联盟企业利用区块链、物联网技术实现海洋垃圾国际双认证,最终转化为服饰、装饰品等高附加值产品,利润由成员共享,政府则通过碳普惠、绿色金融赋能,推动海洋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。
生态研学启幕,公众参与再深化
为弘扬生态文化,上海推出首批11条生态研学路线,涵盖徐汇滨江“骑”漫游、苏州河滨水绿地等场景,融合自然观察、低碳实践、环境调查等形式,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。例如徐汇区路线以“自然呼吸”为主题,串联西岸艺术公园与滨江绿道,让市民在骑行中感受生态与人文融合之美。
结语:从政 策到实践,共绘绿色画卷
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上海在环保领域的硬核举措,更通过惠企政策、海洋治理创新、公众教育等软性路径,构建起“政府-企业-市民”共治生态。正如柏国强所言,上海正以“十美”共建为框架,推动空间、发展、环境等十大领域协同升级,力争2035年总体建成美丽上海。这场发布会,既是阶段性成果的展示,更是绿色发展新征程的起点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