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里,无人机正以“毫米级精度”改写传统农业。2025年,这里90%的农田管理由无人机完成:多光谱传感器扫描作物生长状态,AI算法生成施肥方案,变量喷洒系统精准控制用量,较人工效率提升10倍。这场变升级后,是低空经济对农业全链条的赋能。
农业是低空经济最早落地的领域之一。截至2025年,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60万架,覆盖全国85%的耕地。大疆T60农业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,可在夜间自动避障,日均作业面积达800亩;极飞P150采用RTK定位技术,喷洒均匀度达95%,减少40%浪费。在东北黑土地,无人机测绘生成三维地形图,指导智能农机精准播种,每亩增产15%。
物流是低空经济赋能农业的另一突破口。顺丰在云南建成“县-乡-村”三级无人机配送网络,松茸从采摘到机场仅需8小时,保鲜率提升50%;京东无人机跨越秦岭山脉,将陕西苹果48小时内送达全国,损耗率从15%降至3%。技术层面,美团第四代无人机适应-20℃至50℃环境,可在6级风中稳定飞行;5G基站覆盖98%农村地区,确保飞行数据实时传输。
低空经济还催生农业新业态。在江西婺源,热气球观光与无人机摄影结合,打造“空中看花海”项目,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200%;新疆利用无人机监测牧场,实时掌握牛羊位置,减少30%放牧人力。当无人机成为“新农具”,低空旅游成为“新风景”,农业正从“劳动密集型”转向“科技密集型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