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欧美加速布局低空领域,国内正以“技术+标准+生态”三位一体模式,引领全球低空经济发展。2025年,低空经济规模突破1.5万亿,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%;亿航EH216-S获韩许可,计划开通首尔-济州岛低空航线;中匈(无锡)低空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立,推动“方案”走向全球。
技术突破是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。宁德时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520Wh/kg,支持eVTOL续航400公里;峰飞航空200架年产能基地动工,单机成本降至800万;华为研发的5G-A通感一体基站,实现8公里外无人机0.03秒延迟操控。在适航认证领域,国内牵头制定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适航要求》国际标准,打破欧美垄断。
深圳发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,明确空域管理、安全规范,推动通信基站与无人机巢融合。在长三角,20个城市成立产业联盟,统一技术标准与数据接口;大湾区“低空+轨道”联运项目2025年产值或破千亿,形成跨区域协同模式。
生态构建是低空经济的持续动力。武汉、深圳形成“制造+运营+数据”全产业链,飞行汽车连接器国产化率达90%;美团、顺丰通过“无人机+智慧物流”模式,在深圳试点“15分钟航空圈”,带动碳纤维、高精度导航等187个细分产业升级。当低空经济国际合作联盟覆盖分会网络,一个由技术、标准、生态共同支撑的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形成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