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5日,17路C91公交线路完成全系车辆更新,32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式投用,标志着该线路彻底告别燃油时代。此次升级以“零排放、低噪音、高舒适”为核心,通过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,为城市公共交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样本。
技术突破:从燃油到纯电的全面跨越
新车采用比亚迪“刀片电池”技术,电池包能量密度达180Wh/kg,续航里程达450公里,支持双枪快充,30分钟可补能至80%。车辆搭载永磁同步电机,峰值功率200kW,爬坡能力提升至18%,彻底解决传统燃油车“动力迟滞”问题。此外,全车配备低地板设计,轮椅区面积扩大30%,适配无障碍出行需求。
环保效益:年减排二氧化碳超千吨
据测算,32辆纯电动公交车年减少燃油消耗120万升,相当于种植5.8万棵冷杉的年固碳量。车辆采用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,下坡路段可回收15%的动能,综合能耗较燃油车降低60%。在噪音控制方面,电机驱动使车内噪音降至65分贝以下,较燃油车降低10分贝,乘客舒适度显著提升。
运营创新:智能调度与光储充一体化
线路终点站建成“光储充”示范站,屋顶光伏年发电量12万度,满足充电站30%用电需求。通过AI算法,系统可根据客流预测动态调整发车间隔,高峰时段班次密度提升20%。数据显示,升级后线路日均客流量增长15%,乘客满意度达92%。
社会示范:从单线升级到全域推广
17路C91的转型是城市公交“双碳”战略的缩影。根据《2025—2030年公共交通新能源化规划》,全市将在3年内完成50条线路升级,建设200座光储充站,形成“车-桩-网”协同的绿色交通体系。此次实践证明,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重构,公共交通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。
当17路C91的纯电动公交车穿行于城市街道,其零排放的尾气管、低分贝的行驶声,正成为绿色出行的生动注脚。这场升级不仅改变了市民的出行体验,更预示着: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转型,已驶入不可逆转的“快车道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