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最后一方节段精准拼接,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(以下简称“新渝万高铁”)新桥双线特大桥64米节段拼装梁全部完成,这座全长1848米的特大桥顺利合龙,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作为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包(银)海、京昆通道的关键工程,新桥双线特大桥的合龙不仅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技术的又一次突破,更预示着渝东北地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。
技术突破:64米节段拼装梁的“积木式”创新
新桥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,穿越沟谷地带,最大墩高达100米,共设22孔64米简支梁。与传统悬臂浇筑或支架现浇不同,该桥采用“长短线结合法”工厂化预制,将64米简支梁分解为17段长度约4米的节段,通过专用架桥机现场拼接成型。中国铁建大桥局现场施工负责人张天慈介绍,这一工艺相比传统方法更简单、安全可靠,且64米跨度较32米简支梁跨度增加一倍,显著降低了沟谷地带高墩桥梁的施工难度,保证了工程质量,加快了施工进度。
工程挑战:高墩与水文环境的双重考验
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,新桥双线特大桥的施工面临诸多挑战。桥梁穿越沟谷地带,地形复杂,最大墩高100米,对施工技术和安全管控提出了极高要求。此外,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大,涉水施工区域需应对30米水位落差,7号墩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,围堰结构尺寸大、自重大,需精确控制沉放及封底过程。施工过程中,建设团队通过北斗定位系统与数码雷管控制技术,确保爆破精度和围堰稳定性,最终顺利完成承台混凝土浇筑。
区域影响:打通渝东北发展“动脉”
新渝万高铁正线全长251公里,设计时速350公里,起自重庆东站,途经南岸区、巴南区、涪陵区、丰都县、忠县至万州区,接入万州北站。项目建成后,将与郑渝高铁形成时速350公里高铁双通道,极大缩短渝东北地区至重庆主城的通行时间。对于沿线民众而言,高铁的开通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,促进人员流动和资源共享。
从经济角度看,新渝万高铁的通车将推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。渝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,高铁的便捷性将吸引更多游客,促进旅游业发展。同时,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创造就业机会,提升区域经济活力。
战略意义: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
作为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,新渝万高铁的建成通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。它不仅完善了国家高铁网络布局,更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。通过高铁的连接,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联系将更加紧密,资源要素的流动将更加顺畅,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随着新桥双线特大桥的合龙,新渝万高铁的建设进入冲刺阶段。这条承载着区域发展希望的高铁线路,即将以350公里的时速,串联起山城的过去与未来,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